行脚僧图像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扶桑之旅”展览中,有一幅所谓的“玄奘画像”,画的说明提到,此画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依据中国请来样,于镰仓(1185-1333)后期绘制,绢本设色,135.1×59.9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见右图)。此画自然让人们想到与之造型完全一致的西安兴教寺石刻。画中表现了一位中年的行脚僧人,长眉微须,身背经箧,经箧中清晰可见一卷卷经书,僧人右手持拂尘,左手持经卷。在僧人头的上方,从经箧上部垂吊下一盏小灯,让人们不禁想到漫漫求索路上,影伴孤身的行脚路程。值得注意的是画像上,高僧的耳朵穿有大耳环,颈项上挂有由九个骷髅组成的串饰、腰悬戒刀(见中插图1 )(见中插图2)。如果按日本学界公认的此像为玄奘画像,那么,这种饰物该如何解释呢?如果假定这个僧人就是一部分学者认定的玄奘大师,如何理解玄奘的成就与画像的关系。本文试图解读画像的意义。p7T个人信仰
通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自玄奘由印度回来,一到于阗,就开始实施他的依国主而立佛法的想法,就与皇家“礼”上往来,而他的目的就是弘法,他争取的最大赞助家就是皇上。在李唐王朝,“道先佛后”的大背景下,玄奘的弘法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西行的成功只是玄奘弘法的一部分,最后的成功就是玄奘获得了皇室两代君主的赞助。由于玄奘的成功,使全社会对这种西行及弘法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在佛教界掀起一种思潮,就是诸多佛子踏上西行求法之路,“至若玄奘入印,声振五天,其后西行者数十辈,而义净亦因少慕其风而卒往天竺者也。玄奘大师促进佛教势力之功效,岂不大矣哉。这种思潮凝固在图像历史中,成就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图像类型:行脚僧。p7T个人信仰
据说“日本朝圣僧常晓在公元838-839年间到中国旅行时,带回了一尊深沙神的塑像,他声称这是玄奘在沙漠中遇到的神,并进一步确定他是毗沙门天王的变体(他的仪轨由不空金刚译出),毗沙门天是唐代人的保护神,也是旅行者的保护神。12世纪日本的绘画显示这个神的形象是头发竖立的凶相,他的一只手向外伸,另一手抬起似乎正要打人,他的脖子上挂有七个骷髅头,臂膀上缠着蛇,两个膝盖处伸出象头,神的脚是爪子状(见中插图8、图9),在日本的平安晚期和镰仓时代,出现了木雕的守护神,称作jinja taisho。另一种深沙神是恶魔相,吴承恩在小说中说明它是由玄奘征服的,后来成为沙和尚。在两幅镰仓绘画中,玄奘获取了深沙神的骷髅项链,假定,这个骷髅表现的是玄奘的七次转世”(事实上,玄奘的骷髅饰是九个)。这样一个传说,背后是怎样一个事实,还不能确定。但通过深沙神与玄奘的关系,可知,玄奘的骷髅饰可能是取自深沙神的图像元素。因此,对于这幅画像研究的初步结论就有两种推断,一、这个画像中的骷髅饰样式是源自汉地佛教图像系统,骷髅饰与玄奘的保护神深沙大神有关。二、按密教图像传统,画中表现的玄奘像可能具有一定的密法性质。p7T个人信仰
画像与玄奘的关系p7T个人信仰
玄奘圆寂于公元664年,在他活着的时候,受到皇室的青睐,成就非凡,圆寂后,对于他的纪念活动更是超过其生时。自唐末,即公元9世纪初开始,有关唐三藏的纪念物开始增多:唐太和三年(829),兴教寺之塔宇修建。接着由于玄奘的西行求法成功,《伴虎行脚僧》图本大量流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有12幅。另外还有:p7T个人信仰
公元850年,完成《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p7T个人信仰
公元935年,冥祥完成《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p7T个人信仰
五代至北宋时期,维吾尔语译《菩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完成。p7T个人信仰
公元1027年,玄奘的遗骨移至南京天禧寺。p7T个人信仰
从11世纪开始,有关《大唐西域记》及玄奘的传记类文字出现各种版本:p7T个人信仰
公元1041年,出《大唐西域记》的茶水图书馆本。p7T个人信仰
公元1071年,出《慈恩传》兴福寺本。p7T个人信仰
公元1126年,出《大唐西域记》《慈恩传》法隆寺本、《大唐西域记》神田家本、《慈恩传》国立国会图书馆本。p7T个人信仰
公元1132年,出《大唐西域记》《慈恩传》兴圣寺本。p7T个人信仰
在这些有关玄奘西行及生平传记版本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出现了以玄奘为中心编撰的神话故事:p7T个人信仰
公元1134年,写本《打闻集》完成,它记录了玄奘遇百鬼夜行的故事。p7T个人信仰
公元1228年,张世南完成《游宦纪闻》。所引北宋末张圣者之诗中,可看出是《西游记》故事初期的雏型,三藏有猴与马陪同。p7T个人信仰
镰仓(1185-1333)前期,完成以《慈恩传》为根据的故事《宇治拾遗物语》,以及出现玄奘的《平家物语》。p7T个人信仰
公元13世纪末,临安(杭州)刊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p7T个人信仰
在文字材料大量出现之后,图像材料也开始出现:p7T个人信仰
公元11世纪,日本平安时代,具有肖像性质的绘画作品“慈恩大师像”完成(奈良药师寺藏)。p7T个人信仰
公元1136年,石山寺的观佑,描绘含玄奘坐像的仁和寺本《高僧图像》。p7T个人信仰
西夏末,壁画《玄奘取经图》,被描绘于甘肃省安西的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皆有猴与马陪同,共有3幅,见中插图6、图7、图22)。p7T个人信仰
元初(1281-1295),绘本《唐僧取经图册》完成(见中插图18)。p7T个人信仰
镰仓时期(1185-1333),笠置寺般若台安置《大般若经齐六角厨粉扉绘》,绘有玄奘,玄奘与深沙大将登场的西大寺本《释迦十六善神像》,奈良南明寺藏以及日本个人藏14世纪的两幅《玄奘三藏十六善神图》以及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玄奘三藏像》制作完成。此画像据(1488)《实隆公记》记载,作者是镰仓时代末期的宫廷绘所绘师高阶隆兼(其中《玄奘三藏十六善神图》之玄奘与东京博物馆所藏之玄奘图式与兴教塔线刻本造型完全一致(见中插图19,都有耳环与骷髅项链)。p7T个人信仰
公元1457年,描写法相宗传承的《玄奘三藏绘》12卷,出现于《寻尊大僧正记》。p7T个人信仰
公元1487年,《寻尊大僧正记》,记载兴福寺《玄奘三藏影》。 以上材料,从图像上看,事实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种是伴虎胡相行僧,一种是带骷髅饰、与兴教寺一致的汉相行僧。 胡像行僧后来逐渐归入十八罗汉中,而汉相行僧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粉本出现在宋元时期宗教或世俗绘画中。 《大正藏》图像卷中留有许多大师的画像,其中也有玄奘法师像(见中插图20),这些像式,可能影响到了日本,他们依照这些图样画出着彩的大师肖像,时间多集中在镰仓时期,即12-14世纪。这些画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现的法师多为一个一般出家僧人相:剃发,着僧衣,手持经夹。但随之要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带耳环饰骷髅串的造型是如何出现的?审视现存画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骷髅饰的玄奘像的出现,事实上是与深沙大神像的出现有关。 同时还要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大量地出现肖像式的玄奘大师画像,也就是在皇帝授意下,由宫廷画家绘制的人物画像,是没有画像的传统吗?当然不是。中国一直有以绘画记事的传统,如步撵图、昭军出塞等,玄奘这位轰动一时的人物,没有得到皇家的图像记录,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情。《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也记录有为法师等十人画像之事:“迎法师并将大德九人,各一侍者,赴鹤林寺为河东郡夫人薛尼受戒……三日方了。受戒已,复命巧工吴智敏图十师形,留之供养。”但是,今天似乎已不可能看到吴智敏所画的法师及九大德像了,这是《传》中唯一一次记录为法师画像的内容,但这仅有的一次画也是一次集体画像,不是单独为法师作画,那么为什么皇家没有命皇室画手画一幅有意义的大师像呢?日本所存具密法性质的大师像又是源自何处?皇家对于绘制大师像的沉默,是否体现了皇家赞助人对于佛教的真实态度呢?事实上,日本的玄奘像就是仿制了中国的原形,但中国的原画丧失了,而且消失的没有留下别的踪迹。p7T个人信仰